三乘即一乘
諸善男子!譬如有人,一人三名:小時名小,二十名中年,過八十名為老者。我今三乘亦復如是,為初小心聲聞之人說於小乘,為於中心緣覺之人說於中乘,為大菩薩大道心人說於大乘。諸善男子!汝今復聽:理無二極,趣必同歸,解雖殊律,終為一觀。理是一乘,分之為三,聲聞緣覺乘皆入大乘,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
出處:《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上》
禮佛懺罪,免受惡報
若人因禮拜 未來諸佛名 三障及五逆 唯除一闡提
悉皆得除滅 安住佛法中 得見無量佛 常得聞正法
是故今敬禮 若人因禮拜 三世十方佛 滅除過去罪
未來及現在 所造十惡業 今現得除滅 未來見佛性
是故諦信之 書寫讀誦經 世世所生處 不生惡邪見
常正得解脫 不生在邊地 不生在惡國 不見惡國王
四億萬劫中 不墮地獄苦 是故今敬禮 滅除十惡業
得大陀羅尼
出處:《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上》
皈敬三寶,隨願往生
理是一寶,隨順說三;若人聞者,至心憶念。欲壽終時,值善知識,教令三稱三寶名字,作如是言:「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如是唱已,其人命終不到三塗,隨意所樂,十方世界皆得往生。
出處:《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中》
菩薩行門,廣修十善
善男子!菩薩大士從初發心必至菩提,常為眾生受十善法。何等為十?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婬逸,四、不妄語,五、不兩舌,六、不惡囗,七、不無義語,八、不貪嫉,九、不瞋惱,十、不邪見。菩薩如是慈悲具足,慈能教善,見世所樂;悲能濟苦,地獄度之。見諸眾生求涅槃門不能知處,菩薩應當於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為諸眾生開大涅槃門,顯示安隱處,使得大乘果,是名菩薩摩訶薩行。
出處:《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中》
不二法門
善男子!讀持是經者,本雖惡人 今是善人。本雖苦人,今是樂人。本雖縛人,今是脫人。本雖未度,今是度人。本雖無智,今是論師。本雖有漏,今是無漏。本雖凡行,今是聖行。本雖失道,今入聖道。身雖凡夫,讀持是經,智同聖慧。本雖煩惱,讀持是經,共諸佛如來同有涅槃。
出處:《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中》
一心
心心不亂 心心不錯 心心不異 心心時進
心心日進 心心生信 心心歡喜 心心相次
心心相續 心心深重 心心不離 心心思罪
心心念佛 心心念法 心心念僧 心心念戒
心心念捨 心心念天
出處:《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
信心成就,滅罪離障
佛告文殊:於我滅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生一念信心,若能書寫、讀誦一偈,念是相、憶是相、觀是相,信心成就,一念之頃除却九十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微塵數劫生死重罪,永離闇障,明知如來常住不滅。
出處:《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