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走過太虛大師時代

 

多年前讀完太虛大師全集,可以理解為何那個年代的人爭議多。當時本來就是瞋業共業很重的時代:在家人戰爭屠殺,出家人爭吵打架。後來,制度改革就好了。佛學院、在家學校、常住道場、俗諦菩薩行度眾事業、……全部融合在一起,環環相扣,解門與行門不矛盾也不分割,根本就不會有古代那種「子孫廟繼承制」與「佛學院繼承制」二元分裂的舊版爭議因緣。

「子孫廟繼承制」與「佛學院繼承制」二元分裂的主因是清朝人民一半以上是文盲,傳統科舉制度造成學問貴族化、世家化,沒有現代化教育系統。清末民初的時節因緣下,世俗學校很少還在創建,何況出家人的佛學院?當人民一半以上都是文盲時,哪來的大量佛學院與師資?佛學院也在草創時期。時代共業下那時的道場與佛學院是二元分割各自獨立的不同系統,當然知見也二元切割爭議多。民國後遷台,現代化道場開始改革,融合種種制度,解決早期制度分裂造成的古老爭議。兩次大戰前後的教界的確紛紛擾擾,教史也留下不少派系爭執,現在改善很多了。

以我們這個世代而言,自幼受三民主義的民主會議議事流程訓練長大,知道大眾意見不同就開會溝通解決,大家都文明理性口才佳,根本用不著像老生代一樣扭打開罵。現在受現代化教育與正式佛學院教育的僧才比例一直增加,像太虛大師時代出家僧為寺廟繼承制度吵吵鬧鬧內鬥變刑案的醜聞發生機率就不斷下降。

時代不同了。現在大眾都知道發大心、發大願、運大力、起大用扛佛寺、扛道場、扛法務、扛佛事、領僧俗二眾修行是出家菩薩發心示現「願代眾生受無量苦」,坐上那個位子就是吃苦,誰還要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