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等為不共法?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不共法。
《大智度論卷四十四》
菩薩不應順世間法。順世間法者,善者心著,惡者遠離;菩薩則不然,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於我有益,則盡心敬之,不念餘惡。如弊囊盛寶,不得以囊惡故,不取其寶;又如夜行嶮道,弊人執炬,不得以人惡故,不取其照。菩薩亦如是,於師得智慧光明,不計其惡。
復次,弟子應作是念:「師行般若波羅蜜,無量方便力,不知以何因緣故有此惡事?」如薩陀波崙聞空中十方佛教:「汝於法師,莫念其短,常生敬畏!」
復次,菩薩作是念:「法師好惡,非是我事;我所求者,唯欲聞法以自利益。如泥像、木像無實功德,因發佛想故,得無量福德,何況是人智慧方便能為人說!以是故,法師有過,於我無咎。」
《大智度論卷第四十九》
復次,諸佛斷法愛,不立經書,亦不莊嚴言語,但為拯濟眾生,隨應度者說。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三》
是論議不可破,無有過罪。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三》
佛有大悲心,樂說法度眾生;我以佛恩故得道,我亦助佛說法度眾生,是為報恩。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一切法皆如化,此中無說者、無聽者、無知者。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一切法皆如夢,無說、無聽、無知者。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一切諸法如幻,無說者、無聽者、無知者。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是所說法中,不說色,不說受想行識;不說眼乃至意觸因緣生受;不說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不說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不說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說陀羅尼門、三昧門乃至一切種智;不說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不說辟支佛道,不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是法中不說名字語言。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是法中,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可說相,是中亦無說者、無聽者、無知者。以是故,諸天子!善男子、善女人欲住須陀洹果、欲證須陀洹果者,是人不離是忍;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佛道,欲住、欲證,不離是忍。如是,諸天子!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般若波羅蜜中應如是住,以無說、無聽故。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是法無所一說,乃至不說一字可著可取;無字無語,是諸佛道。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四》
以見一切法過罪故不取,有利益故不捨;又以一切法畢竟空、不生不滅故不取、不捨。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