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1日 星期六

誰?


誰?參話頭法門。

參話頭之外,俗諦上可以有千變萬化的參究,你是誰?我又是誰?

或許是外表,或許是腔調,或許是氣質;一直有老人家愛找我談她們的族群認同並直球問我:「你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在大量習慣近親通婚、自族通婚的交通封閉時代成長的老人家通常以為全世界的男女配對就是外省、本省兩種,預設也只有這兩種,常常問後輩。本於恭敬長輩、尊重老人家的禮貌小僧有問必答奉陪到底,往往得到有趣的對話體驗。

老人家高達99%會提堯舜禹湯一路到宋元明清的封建帝制道統。

「妳家有清朝人?祖先?」家裏有清朝出生的纏足長輩的小僧問。

「沒有。」

「妳是外省人?」家族裏有第一手文革難民受災戶家族記憶的小僧問。

「對啊!」

「大陸哪裏?」

「某省某地。」

「妳怎麼知道?」

「身份證寫的啊!」

「……」自家有國共內戰逃難記憶,知道戰爭時期與國民政府移民台灣早期有大量人民為了逃兵役、躲追殺、找好工作、爭取特權而在個資造假,虛報姓名、戶籍、籍貫、出生年月日、……的史實。這些偽造外省籍貫與偽報出生年份的個案的共通點就是家族史交代不清、家族裏沒有任何在大陸內地生活過的現實記憶、家裏找不到任何籍貫所在地盛行的習俗文物(含生死方面的宗教儀俗用品)或真正內地的飲食習慣。一切的一切都只有身份證上那幾個小字。

「所以,」小僧會小心地保持尊敬的口氣,「妳們家族是不是很早就移民來台灣了?兩百年?三百年?」

「應該是有兩百多年啦……好幾代了,我們家都只講台語。」也不想想中國各省各地有幾個地區講閩南話?很少,比例很低。難道從來不覺得奇怪,怎麼跨三、四十省的外省籍家族通通只會講台語?怎麼可能一個外省家族傳了兩三百年子孫沒半個會講當地當省的外省腔?究竟這種身份認同紀錄與家族記憶現實完全對不起來的矛盾是怎麼回事?

接下來,看年輕人沉默,老人家通常會講很多她們在學校課本上學的制式帝國認同與帝制思想。而我會認真聽,邊聽邊思考她們為什麼可以活到五十、六十、七十歲還沒發現事情怪怪的?

如果家族「真的」有滿清血統(無論是官是民是其他)與國共內戰分裂前的真實生活記憶,家庭生活會充斥大量相關文化痕跡:語言。食物。祖先牌位。相關歷史書籍。口述歷史。家傳貨幣。家傳宗教儀式。家傳家訓。家傳「光宗耀祖」的刻板期待。

就這樣,一個家族裏找不到半點貨真價實的中國記憶的老人家可以跟我講一整個下午她在學校教室裏薰修出來的、身份證上讀來的自我認同,甚至帶點教訓後輩的意味想強調舊式的漢族民族主義本位思想(一種不將全球人類當整體、容易引爆戰爭的落伍想法),而我則從自己家族中豐沛的「證據」反推對方極可能是個道道地地的本土原住民平埔族後代或多元混血後代,但是不知道哪個祖先為了她好、為了家好、為了工作好去捏造了一個沒有家族記憶可言的偽籍貫。我看著她的皮膚與五官,思考生物學、基因學、人類學相關論述,就讓一個其實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外省人的人教訓我一整個下午的中國外省人認同。

這不是單一個案,後來遇到一個又一個,最後都是模糊地講「我家應該移民來台灣兩百多年有了吧?」云云,沒了。唯一真的有真實中國記憶(課本寫的又不是真實家族史)的是一個曾祖母級的老人家,而且,她擁有的是少婦回憶。當時的中國教育做得很差,絕大多數婦女都是文盲,文盲不可能參與公共事務,所以,她主動告訴我的中國記憶只有三件事:樹林,種菜,打炮。她最鮮明的記憶是她們那群中國少婦嫁後如何分享性生活經驗,她很驕傲地說她教別人一星期固定要來個兩次、那樣就會保證懷孕。

找小僧洗腦政治執著的危險性很高。最危險的是找一個正牌貨講虛擬的假認同反而被看破真的是假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