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女性絕大多數都是文盲,例外很少。既是文盲,又是小腳,嫁人就一生被丈夫欺負;丈夫把小三、小四、小五公開娶回家當妾,整群沒知識的女眾關在家裏內鬥一輩子,放丈夫在外面風流。
台灣早期有嚴重的性別歧視,絕大多數女性也是文盲。由於沒知識、沒工作、沒社會地位,人生沒有出路只好出嫁,嫁了也一樣關在家庭內鬥:婆媳互鬥,妯娌互鬥,天天造口業生是非,一張嘴把男主人念到怕就成天往外跑、不想回家。
我的祖母是文盲。她自幼再三告誡我:「女眾要讀書,要識字,不然一生被欺負、被看輕。」所以,她教出來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全是知識份子或專業人才,沒有人吃文盲的苦,也沒有人過婆媳內鬥、天天造口業生是非的低劣品質人生。
有法師告訴我,早期台灣道場常常有年長法師毆打年輕法師的壞事。主因有二:一則早期貧困、教育不好,很多老生代不知道暴力不對;在家就家暴,出家也照樣家暴,只是把家暴對象換成出家眾。二則早期女眾多文盲,一夫多妻制惡性循環代代內鬥,把在家人婆媳鬥爭的壞習氣帶到出家,竟然還有虐待到逼晚出家的法師自殺身亡的事情。(附帶一提:惡心虐待、逼別人自殺有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不是單純自殺案件)
佛法後期淪為末流,一則出於「卑慢」輕視知識僧、說法僧、研經僧,二則出於性別歧視尼眾互相輕慢,三則出於沒現代知識把家暴歪風帶去出家,非法打罵其他法師。四則漢傳佛教故意吹捧在家知識工作者、故意逼出家眾從事佛制非法的生產勞動(務農,開餐廳,買賣營生,世俗資本勞動)以自活。到現在,新眾法師就問小僧了,為什麼有的法師出家十年連阿含經都沒誦過?
想想看,在家眾都知識份子,在家會誦經、會說法、會「開示」,出家眾反而花幾十年做工、做大量體力勞動,而且還一邊勞動一邊輕慢或看不起會讀書的僧眾,當然末法時代就有僧脈斷層危機。
女眾要讀書。女眾不讀書,在家被父、夫、子輕視,出家被知識份子居士輕視,最後還女眾內鬥、口角是非一大堆、無法在心性上用功,被在家人輕視!如此女身業障,一生苦惱!
小僧的家族至少從清末到民初有兩代女眾是文盲,受盡文盲痛苦。不過,她們吃苦以後再也不願下一代女眾吃苦,非常鼓勵後代女眾讀書求知。那是菩薩示現:自己苦過的再也不願後代再苦一次!
備註:
台灣家暴家庭的比例很高,最常見的就是父母一生惡口謾罵子女:子女學歷高就惡口罵不會做人,子女會做人就惡口罵不會賺錢,子女又有學歷、又忙賺錢、事業有成就惡口罵不會花時間陪父母,總之拼命惡口罵。那是家暴家庭,不幸福不美滿,終日互罵,精神虐待。出家眾要看破在家苦惱,互鬥互嫌,鎮日惡口相向。看破家業痛苦煩惱、表面為親實則為冤,心安住在法上,不要被世俗習染轉掉。
如果大眾在生活上發現有父母經常、常態性對外人謾罵子女的個案要有警覺性,通常是有家暴問題的功能失調家庭。若子女年幼,要通報社會局相關單位,避免年幼子女被無知父母凌虐致死。若子女是青少年更要快速通報社會單位介入,避免正值青春期的年輕人被無知父母惡口謾罵到自殺身亡。青少年自殺人口比例很高,而且致死原因往往出於人際關係異常,被父母師長長期虐待才自殺身亡的比例非常高。萬一子女已經年長、年老、結婚生子生孫還被父母對外謾罵,倒可以放下。通常父母多惡口的精神虐待家暴個案已現世報成型,果報就是後代四散、分散、分居,不願意跟惡口成性的上一代相處,為保護孫子、曾孫不受惡口長輩影響還會故意分居在很遙遠的地方,避免下一代與上一代共住受害。
家暴有一項社會特質:世代之間以身教相傳、代代感染。如果發現有長輩如此,通常是因為長輩的「上一代」就是家暴者,愛罵愛打、身心暴力;成長過程習慣長幼暴力文化,薰修不好的種子習氣。對策有二:一,透過教育因地上預防。二,果地上世代隔離。為避免下一代成為上一代家暴犧牲品而受傷、受害、精神失常、死亡,由社會單位介入、安置下一代,由司法審判處理上一代,中止家暴傳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