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涅槃

 

聖人雖有禪定等諸功德,皆為涅槃故。涅槃即是寂滅相、無所有法,是故說:「諸聖人,皆因涅槃有是差別。」

《大智度論卷八十七》

諸法畢竟空,即是涅槃。

《大智度論卷九十》

非苦聖諦得度,亦非苦智得度;乃至非道聖諦得度,亦非道智得度。須菩提!是四聖諦平等故,我說即是涅槃;不以苦聖諦,不以集、滅、道聖諦,亦不以苦智,不以集、滅、道智得涅槃。

 《大智度論卷九十四》

若於是法中邪行謬錯,是名不實;若直行不謬,即是助道法。是法為助道故,不為果。是布施等是有為法,道亦有為,同相故相益。道果者,所謂諸法實無出生,一相無相,寂滅涅槃;是故於涅槃不能有益。如時雨能益草木,不益虛空。是故菩薩知是助道法及道果,從初發心來所作善法布施等,知皆是畢竟空,如夢乃至如化。

 《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無眾生乃至無知者、見者,安住是中,拔出眾生着甘露性中。甘露性者,所謂一切助道法。何以故?行是法得至涅槃,涅槃名甘露。住是甘露性中,我等妄想不復生。是菩薩自得無所著,亦令眾生得無所著,是名第一利益眾生。

 《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佛言:「無誑相涅槃,是法非變化。」

 《大智度論卷九十六》

諸法平等,非聲聞所作,乃至性空即是涅槃。若新發意菩薩聞是一切法皆畢竟性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心則驚怖;為是新發意菩薩故,分別生滅者如化、不生滅者不如化。

 《大智度論卷九十六》

 佛分別一切有為法畢竟空皆如化,唯有涅槃一法非如化。

 《大智度論卷九十六》

如佛說:「平等法,非佛所作,非聲聞、辟支佛所作,有佛、無佛諸法常住性空相。」性空相即是涅槃。

 《大智度論卷九十六》

此中佛說「諸法相者性空」,性空云何可轉?佛初得是諸法實相時,心但趣向涅槃寂滅。是時,十方諸佛、諸天請佛莫入涅槃:「一切眾生苦惱,當度脫之!」佛即受請,佛但為度眾生故住。以是故,知有可利益眾生,隨事為說。

 《大智度論卷九十六》

觀諸有為法虛誑故,涅槃為實、不變不異。有新發意菩薩著是涅槃,因是著起諸煩惱;為斷是著故,說涅槃如化。若無著心,是時則說涅槃非如化。

 《大智度論卷九十六》

有人言:涅槃是無上法寶。何以故?一切有為法皆有上。如《阿毘曇》言:「一切有為法及虛空、非數緣盡,名為有上法;數緣盡是無上法。」數緣盡即是涅槃之別名。有人言:涅槃道雖是有為,以其為涅槃故,於有為法中為無上。如是等法寶,分布為三乘與眾生。

 《大智度論卷九十八》

諸佛大慈悲心,從初發意已來乃至到涅槃門,常不捨離。於娑羅雙樹間,以金剛三昧為眾生碎身如麻米,何況經法多所饒益而不囑累!又阿難是未離欲人,未盡知般若波羅蜜力勢果報多所利益,是以慇懃囑累:「汝當好受持無令忘失!」是故佛雖於一切法無憎愛、常寂滅相,而囑累是般若。

 《大智度論卷一百》

菩薩得是般若波羅蜜實相,所謂一切法性空、無所有、寂滅相,即欲滅度;以方便力故,不取涅槃證。是時,作是念:「一切法性空,涅槃亦空,我今於菩薩功德未具足,不應取證;功德具足,乃可取證。」是時,菩薩以方便力,過二地,入菩薩位;住菩薩位中,知甚深微妙無文字法,引導眾生,是名方便。

復次,有方便——菩薩知一切法畢竟空性、無所有,而能還起善法、行六波羅蜜,不隨空。若能生四種事:若疑、若邪見、若入涅槃、若作佛;以般若有如是分別,若能除邪、疑,不入涅槃,是為方便。

《大智度論卷一百》

沒有留言: